[1]林春培, 潘亚丽, 余传鹏. 既有知识资产真的会阻碍企业破坏性创新吗?[J]. 科学学研究, 2018,6(36):1119-1128. [2] 林春培, 刘佳, 田帅. 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热点分析[J]. 情报杂志, 2018(2):183-187. [3] 林春培, 张振刚. 基于吸收能力的组织学习过程对渐进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的影响研究[J]. 科研管理, 2017,38(4):38-45. [4] 林春培, 余传鹏, 张振刚. 面向不同目标市场的破坏性创新与测度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12,106-111. [5] 林春培,余传鹏,张振刚. 既有知识资产对企业破坏性创新的影响:基于生成载体依赖性的视角(人大全文转载)[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7, 38(5):140-152. [6] 林春培, 黄海媚, 吴东儒. 基于作者共被引分析的破坏性创新研究学术群类与脉络探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6, 37(8):68-81. [7] 林春培, 吴东儒, 余传鹏. 探索式学习与利用式学习对企业破坏性创新的影响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5,(6):19-28. [8] 林春培, 吴东儒, 余传鹏. 家长式领导:要让员工畅所欲言[J](人大全文转载). 北大商业评论,2015, 2(127):66-75. [9] 林春培, 庄伯超. 家长式领导对管理创新的影响:一个整合模型. 科学学研究, 2014,32(4):622-630. [10] 林春培. 企业技术获取模式的内在联系—基于关系基的演化.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7):65-70.. [11] 林春培, 张振刚. .过程视角下企业吸收能力组成与结构的实证研究. 科研管理, 2014,35 (2): 25-34. [12]林春培. 吸收能力视角下网络特征与技术创新间关系实证研究综述. 技术经济, 2012,31(12):22-27. [13]林春培, 张振刚,薛捷.破坏性创新的概念、类型、内在动力及事前识别.中国科技论坛,2012(2):35-41. [14]林春培, 张振刚. 既有知识资产对企业持续性创新与破坏性创新的影响[J](人大复印转载). 技术经济, 2011(10):16-21. [15]林春培, 张振刚,田帅. 基于企业技术能力和技术创新模式相互匹配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中国科技论坛,2009(9):47-51. [16]Lin C.P., Li B.X., Wu Y.C. Existing Knowledge Assets and Disruptive Innovation: The Role of Knowledge Embeddedness and Specificity [J]. Sustainability, 2018, 10(2): 1-15. (SSCI). [17]Lin C.P., Zhang Z.G, Yu C.P. Measurement and Empirical Research on Low-end and New Market Disruptive Innovation, 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Mathematics, 2015, 18(6), 827-839. (EI). [18]张振刚, 林春培, 陈志明, 余传鹏. 创新型企业研究开发院的组建与发展研究(人大复印转载).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2(6):32-35. [19]张振刚, 林春培, 陈志明, 余传鹏. 技术路线图概念的拓展与延伸——基于企业创新视角的创新路线图分析[J]. 技术经济, 2011,30(12):1-5. [20]余传鹏, 林春培, 姚聪. 制度与理性视角整合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作用机制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7(08):76-86. [21] 余传鹏, 林春培, 姚聪. 旅游业新生代一线员工服务绩效的影响机制——社会交换理论视角[J]. 旅游学刊, 2018, 33(12):53-65. [22]张振刚, 余传鹏, 林春培.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组织情感承诺为中介变量(人大复印转载). 经济管理, 2012(3):76-84. [23]张振刚, 陈志明, 林春培.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模式研究——以广东农业专业镇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 2011(9):35-42. |